【成电·电科大讲堂】(第七期)曹锐:无尽的前沿——雷达技术的发展与大科学装置

作者: 时间:2023-12-04 点击数:

12月4日,由学校研究生院、中国电科研究生院联合主办,学院承办的第七期“成电·电科大讲堂”系列讲座在沙河校区举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第三十八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曹锐受邀作“无尽的前沿——雷达技术的发展与大科学装置”的专题报告。

在本次讲座中,曹锐从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出发,分析雷达阵列在现代化战争中如何发挥巨大作用,为同学们拓宽国际视野。他从原理、装置产品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先进雷达采用的技术,展示了雷达阵列的演进与发展。他指出,雷达技术的发展向前延伸了一代又一代,当前更应该思考未来雷达要朝着什么形态和方向发展,面对采集的大量数据以及更高的灵敏度等需求,如何通过前沿技术引领雷达技术发展。

曹锐结合实际装置器件介绍了国内外著名的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大科学装置的原理和技术,分析了其在空间科学研究、雷达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应用价值。他表示,未来射电望远镜会向着更高灵敏度、更大视场、更大分辨力发展,从大口径单径向孔径阵列演进。在此基础上,他从系统架构、数字处理系统核心任务、系统特征、系统校准等方面介绍了国际前沿的百万单元级超大数字阵列,并分析了其在体制、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随后,他结合毫米波相控阵的工作原理、系统架构以及技术路线,讲解了毫米波相控阵在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并向同学们推荐了一系列相控阵设计和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的在线课程和书籍,为以后科研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曹锐讲解了微波层析成像技术解决的问题、主要原理和组成部分,并介绍了微波成像在食品检测和医学诊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他表示,成像研究是工程学、数学和物理的交叉学科,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打好数理基础,掌握模型方法,做好工程与理论的结合。

曹锐表示,同学们在平时一定要站在前沿,了解前沿,培养国际视野,更要重基础,重理解,重思考,重逻辑,有意识有计划地提升自己,让科研变得更有意义,期望同学们未来可以在相关领域有进一步的研究,推动雷达技术进一步发展。此次讲座不仅使同学们了解了雷达技术的发展演进和大科学装置技术的研究进展,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如何系统性地进行科研学习,更进一步促进了双方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相关链接

曹锐,工学博士,中国电科38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科首席专家,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中国电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电科先进孔径阵列技术与装置创新团队负责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技术首席。带领团队在先进雷达阵列技术的预先研究、工程研制及其在空间探测领域应用开展了创新性研究,近期主要从事超大规模百万单元级数字阵列雷达系统技术与应用、新概念新体制微波雷达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硅基毫米波相控阵系统与应用等相关研究。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0余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1965年建于贵州,1988年底整体迁建合肥市,现有员工3000多人,平均年龄34岁,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电子装备骨干研究所,有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的美誉。详见:http://38.cetc.com.cn/